iSEEAWARD

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

年度创新人物
郭学平
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
获奖案例简介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寻找,曾尝试在有黏液的植物,以及各种含有胶状物的物体中寻找,曾经考虑过芦荟、仙人掌、日本番薯、猪皮、海参等,但遗憾的是最后都没有成功。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终于通过鸡冠提取法实现了透明质酸的量产,但是1kg透明质酸出自于20000只鸡,而且鸡冠提取法获得的透明质酸发黄,杂质多,纯度低。所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更多高质量的透明质酸已迫在眉睫。

 

郭学平先生从1990年开始尝试用微生物发酵获取透明质酸,不是发酵专业的他带领团队经历2年时间和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92年成功完成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小试研究,此后又继续进行中试研究。这一研究当年先后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八六三”科技攻关计划中。

 

郭博士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使得华熙生物是国内最早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之一,极大提升了透明质酸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透明质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逐步将产品类型由透明质酸原料延伸至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覆盖了透明质酸原料至相关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为人类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熙生物高分子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12-14g/L,小分子透明质酸产率可达70g/L,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工艺技术革新,实现产能的不断放大,透明质酸产能从2000年0.8吨到2020年底达到350吨,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2011年,郭学平又全球首创酶切法规模化生产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使得玻尿酸的分子量大小可以自由控制,解决了化学降解法所生产的透明质酸结构破坏、分子量分布不均等问题,且降解周期由化学降解法的12-15天缩短至5-6小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耗显著降低。2019年,这一技术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也正是得益于酶切法,华熙生物仅在透明质酸原料上就拥有超过200个规格,不同分子量的产品应用在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酶切法不仅可以获得任一分子量段的透明质酸,也更加高效。

 

作为透明质酸行业的领军人物,多次实现透明质酸研发、生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国内首创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改变了我国鸡冠提取法生产透明质酸的落后局面。全球首次实现透明质酸酶和酶切寡聚透明质酸的规模化发酵法生产。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二十余项。主持研究开发原料药2个、药用辅料1个、仿制药1个,Ⅲ类医疗器械5个、Ⅱ类医疗器械4个。其中主持开发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润百颜)是国内首个获CFDA批准的软组织填充剂,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还起草了透明质酸在化妆品、整形美容、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四个行业标准,奠定了其在透明质酸的行业领军地位。

 

2021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批准由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HA)作为新食品原料,允许加入普通食品。这标志着我国透明质酸终端食品市场进一步放开,中国透明质酸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里程碑。

 

我们在透明质酸发酵方面有优势,我们的发酵水平比较高,同样的原材料可以产出更多透明质酸,收益高,成本相对低。”郭学平表示,华熙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20年以来,透明质酸产量从几百公斤做到几百吨。其价格也从贵过黄金的“奢侈品”变为亲民的消费品,透明质酸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健康消费的升级,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具有功效和营养的功能性食品备受喜爱。”郭学平表示,玻尿酸食品在国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及消费前景,玻尿酸作为健康、营养的功能性食品的原料之一,将作为原料及产品载体,助力“健康中国”